“就算被万人唾骂,我必须得改国籍!”这句话让黄大年背负了“叛徒”的骂名长达十多年。但当他归国的那一刻,却让美国海军的航母足足后退了100海里。
那么,这位被骂为叛徒的人到底是谁?为何美军如此忌惮他?更让人好奇的是,他为何要做出如此激烈的决定,改换国籍?
黄大年,195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,父母都是知识分子。受到家庭的影响,从小的黄大年便浸润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,尤其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父母作为教师,黄大年很早就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,每当手中拿到书本时,便如同沉浸在一个无尽的世界,常常学习到深夜。
他的努力没有白费,最终,黄大年考入了长春地质学院。进入大学后,他没有任何松懈,反而更加努力地钻研学业,终于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硕士学位,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。
毕业后,黄大年选择留校任教。他不仅仅是一个埋头苦读的学者,课堂上的他,讲解生动,才情出众,深得学生们的喜爱。黄大年的能力迅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注,并受到了重视。
展开剩余83%当时,国家正在着力培养科技人才,因此从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并送往国外深造。1992年,黄大年便成为了这批“国家栋梁”中的一员,获得了公派留学的机会。留学期间,黄大年选择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,并以极大的努力克服了学术上的种种困难,最终仅用四年时间便获得了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,展现了出色的才华。
那时,黄大年的学术成就已经十分显著,国家选择将这批学有所成的留学生送出国,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们将来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。然而,1997年,黄大年做出了一个令整个国家愤怒的决定——他选择加入了英国国籍。这一决定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,许多人指责他忘恩负义,甚至称他为“叛徒”。
有人不禁质疑,黄大年是否真如外界所言,他表面上是为了学习深造,实际上却是为了在国外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?但事实远非如此,黄大年虽然加入了英国国籍,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学术梦想,日以继夜地为科学事业努力着。
直到2004年,黄大年的父亲病重,临终前他对黄大年说的最后一句话让他始终铭记:“你不必孝敬父母,但你必须忠于祖国!”两年后,黄大年失去了母亲,但他依然没有回国,因为他知道,忠孝难以两全,而他能为祖国做的,就是牺牲自己的家庭,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在这段时间里,黄大年带领一支由科学家及诺贝尔奖得主组成的国际团队,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。他们成功开发了世界领先的高精度检测技术,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在复杂环境下进行精确的探测,甚至具有与核技术相媲美的战略意义。而且,当时中国的相关技术还未达到如此高的水平,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,更使得黄大年这一团队的成就显得尤为珍贵。
2009年夏天,黄大年收到了一封来自祖国的秘密电子邮件,邮件中请求他的帮助。毫不犹豫地,黄大年给妻子打电话,告诉她:“我们该回家了!”
妻子听后陷入了沉默。毕竟,他们在英国的生活已经安稳舒适,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条件,黄大年知道妻子舍不得放弃这份安逸。然而,他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使命,深知祖国需要他。他轻松开玩笑道:“如果你不跟我回中国,那我们就得离婚了。”妻子无奈答应了他一起回国。
决定回国后,黄大年迅速给自己的英国老板发了一封辞职信。老板听闻后立即赶来劝说,但黄大年只是笑着回答:“因为我的祖国现在需要我。” 他们夫妻俩整理好行李,带着女儿踏上了归国的旅程。
黄大年回国的消息传到英国政府耳中,竟然试图阻止他,甚至派遣军队干预。然而,幸运的是,中国解放军的专程接送令英国政府打消了这种念头。
黄大年回国后,立刻投入到国家的科研工作中,不久后便接到了一项重大任务——担任国家第九大工程的总工程师,负责开发国产高精度检测设备。这项设备能让地下2000米的区域变得透明,矿藏的分布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。与此同时,他还在国家航空工业领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,助力我国卫星装备“千里眼”技术,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军事防御能力。
除此之外,黄大年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,他亲自领导无人机技术团队,带领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。如今,吉林省无人机产学研基地便是他一手创办的。受黄大年倡导影响,无人机在我国农业生产、应急救援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,大大提升了国家的生产力和管理能力。
然而,超负荷的工作也让黄大年疲惫不堪,2016年,黄大年在一次工作中突感不适,被诊断为胆管癌。尽管病情严重,医生和同事们都劝他休息,但黄大年依然坚持工作,甚至在病重时仍参与重要项目的汇报。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,赢得了全体同事的敬佩。
2017年1月,黄大年因病去世。虽然他离开了我们,但他对祖国科技进步的贡献永载史册。他的一生都在践行着“有出息的人必须回国效力”的信念。黄大年不仅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智慧,更用行动诠释了深沉的爱国情怀。正如他所言:“一定要出去,一定要回来,有出息的人必须回国效力!”
发布于:天津市长宏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